为了成长,再次出发!
——在2023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校长 邓辉
(2023年6月20日 蛟桥园田径场)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亲友们:
大家早上好!
连夜的一场大雨,浇透了整个校园,也浇湿了我们彼此的心情。在我们盛装以待为你们整装出发而喝彩的时刻,心头平添了几许“分手总要在雨天”的离愁别绪。刚才天公作美,暴雨顿歇,迟早天公还将继续作美,绽放阳光,天公此番的美人之意,为各位注定要经风历雨的征程,重重地抹上了一笔“阳光总在风雨后”的豪迈行色。同学们,让我们在风雨中出发,风雨中成长吧!
待会儿全场将齐唱毕业组歌,这些歌,是你们的过往,你们的青春。过去几年的校园生活,我们共同经历了许多艰难抗争的时刻、改革创新的时刻、欢欣鼓舞的时刻,我想在这里,郑重地感谢你们:带着希望而来,拼尽全力成长!衷心地祝贺你们:成为真正的“江财人”,即将扬帆远行!
这一届的毕业典礼是不同以往的,不是因为典礼现场从礼堂搬到了操场,而是因为大家在校园经历了不同往届的大学时光。过去的一段时光,我们共同经历了新冠疫情,共克时艰的过程是给予我们的一场额外的教育,让我们收获了一份特别的成长。大家在这场困难面前展现出的信心、勇气和团结,让我们今天有理由站在同一片天空下,同一片操场上,编织只属于我们2023届江财毕业同学的一片盛大记忆,并且无愧地发出舍我其谁的感叹!历经疫情的起伏,当下的我们对于这个世界怀抱着更坚定的信心、更丰富的善意和更饱满的勇气,这让我们有理由在这个行将出发的地方,在这个原本稀松平常的日子里,渴望激荡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青年的一团盛大意志,并且自信地发出强国有我的赞叹!
教育是为了成长,大家也是为了更好的成长来到大学,但毕业不是教育的终点,更不是成长的终点。今天大家从这里奔赴各方,开启新的成长之旅。此时此刻,我想嘱咐的是,成功是成长的路过,成长才是终身的功课。希望大家把成功视为成长的顺带结果,要心系成长,而非成功。心系成长的人会得到更多的成功。
说到成长,我们不要着急提出自己的目标。我认为,面对成长这个话题,比确立成长目标更重要的是理解成长本身,以及理解成长的力量源泉。
成长是关乎未来的,是向前进发的,这是成长在时间维度上的特征。对于时间的理解,我们要树立大历史观和长期奋斗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以这样宏大的时间尺度思考成长,就是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虽有智慧,不如乘势。”成长目标选择的最大风险就是偏离历史规律,最大确定性就是顺乎历史潮流。当前中国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前景,我们置身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洪流中,做到从长远的、系统的角度考察、思索这个变局,才不会被短暂的得失胜负成败利害所挟制,才能真正穿过迷雾看清未来。成长是向前进发的,但其方向却根源于回望历史后的深刻觉醒。于个人而言,世事多有难料,然而于大历史而言,潮流浩荡势不可挡。我们对个人成长目标和路径的选择必当汇入民族复兴之“大目标”与中国式现代化之“大道路”。当然,仅仅以如此宏大的时间尺度去思考个人成长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职业发展趋势和当下现实条件,但无论如何,成长绝不能仅仅盯着眼下三五年的便利和光鲜,而是要以作为未来成长的“磨刀石”来思考眼下的第一份工作。更具体地说,也许我们起码要用五至十年的时间尺度去思考新赛道新领域带来的成长机会。
成长是关乎资源的,是向外开发的,这是成长在空间维度上的特征。关于空间的理解,不能认为它是一个实存的东西,不能想象在现实世界中存在某个实际的空间,那里有一些实际的资源在等着你,相反,这个空间是被自己创造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信仰、信念和信心,并强调“要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由此可见,精神力量之于事业空间拓展和资源开发的决定性。个人的成长也是这样,它是向外开发的一个过程,但其力量源泉却是内在的修炼,它是一个经由健全自己的心志而集聚资源乃至创造资源,不断拓展空间并且最终拥有更多可能性和更强确定性的过程。我想起了,刚才袁晓萱同学在发言中也提到了,前不久八四级会计专业邓超校友参加珠峰70公里超级马拉松比赛,并让校旗在珠峰大本营高高飘扬的事迹。邓超校友在队友卸掉100克食物减少负荷的时候,却毅然背上了500克的校旗。这500克的沉重负担和浓烈情感难道不是心志创造出来的空间和资源吗?某种意义上,成长都是自得,而不是外赏;成长都是内省,而不是外求。初心纯了、站位高了、眼界宽了、思路开了、心量大了、底线意识强了,空间就大了,资源也就多了。真正的成长就是勇敢地开发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眼中的成功者。
成长是关乎意志的,是向上生发的,这是成长的固有要求。意志是自觉设定目标并主动加以追求的过程。成长本质上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交代,没有渴望,就没有成长。没有渴望,也许会有成功,但那不是对自己的交代。没有渴望,也许可以把某些未曾预期的成果“追认”为成长,或者把某些不是成长的“成长”“翻译”为成长,或者把别人的成长“想象”为自己的成长,但这些都不是自己对自己的交代,而是误以为真的成长。没有行动,同样也就没有成长。“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成长就是一场向下扎根的艰难跋涉。一个人的成长,受到的局限很多,有生与死的自然之限,有时与势的社会之限,有情与利的精神之限,局限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唯有忍耐吃苦甚至自找苦吃,才能寻求突破,得到成长。如何突破,这一点你们比我更有发言权。VR现代产业学院UC软件工程的王国栋、王志刚同学,从退役士兵到考取国家税务局公务员;信息管理学院信管专业194班陈思宇同学,推免至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专业,并成功入孵国家科创中心进行创业;经济学院经济学193班内克艳木·木明同学,立志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投身西部计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是淬炼后的突破。同学们,或许我们的第一份工作不是很如意,但不要灰心,有朝一日,或许我们会感激在这份不起眼的工作中得到的锤炼和成长。
今年学校将迎来百年华诞,回望江财百年历程,何尝不是一场艰难的跋涉,一代代江财人用脚开路、不辞万苦,凭着江财人“路在脚下、苦在当下”的“两下子”精神,成就了百年江财的成长。站在江财百年华诞的历史时刻,面对建设学术研究型大学、全国一流数字财经大学和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标杆大学的转型任务,新时代的江财人定当发扬“置身事内、事上磨练”的实干作风,为百年江财的新成长注入强劲的力量源泉!成长的路上,江财与江财人不会缺席!
同学们,新的成长历程即将开启。十字路口不是无路可走,而是必须选择。无论大家做出何种选择,我都希望大家走好“三条路”:一条是向前进发的路,希望大家从新开始,走好这条“新路”;一条是向外开发的路,希望大家从心开始,走好这条“心路”;一条是向上生发的路,希望大家从辛开始,走好这条“辛路”。终有一日,当我们能从你们身上感受到“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坚定,“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淡定,“踏尽坎坷成大道”的安定的时候,我们要在内心喜悦地告诉自己:“你们成长了!”
同学们,渴望成长的人都渴望出发,渴望成长的人最终都会得到成长。同学们,出发吧,这是最好的祝福!